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十七)
《中国古代小说赏析》是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共32学时,课程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批评鉴赏能力和审美素质,增强爱国情操和文化自信。课程以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为线索,以专题的形式安排内容,对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与赏析。注重挖掘作品中优秀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结合时代需求,予以合理引导和利用。课堂学生的专业背景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喜爱而选修此课,故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因疫情而不能开学的特殊学期,雨课堂、腾讯课堂、腾讯会议等在线教学平台,为课程实现网络直播提供了保障;各大图书馆、期刊网站、慕课平台等网络资源的免费开放,也为课程顺利进行、学生多样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由于小说独特的文学魅力,对人情感和灵魂的熏陶、浸润作用,有着其他教育资源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清末梁启超正是看到了小说这种支配人心的“不可思议之力”,提出了“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的口号,呼吁:“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而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学家的弃医从文,同样是因为看到了文学尤其是小说,善于改变人的精神的特点。所以本课程注重探索古代小说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资源,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正确地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
首先,注重探讨中国古代小说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培养学生在珍视生命的同时又要从容面对苦难。譬如教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时,注重分析其珍视生命、肯定个性和崇尚自由的观念。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讲解,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乱频仍、瘟疫横行的时期,人们目睹了太多的死亡,所以才会深深地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然后再带领学生共同赏析小说中大量关于“伤逝”的故事(写士族文人的死亡),去体会和感受作者对这些逝去生命的痛惜伤悼之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正因为意识到生命的可贵,魏晋士人才会积极深入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肯定自我,崇尚刚正不阿的人格精神,重视精神境界、艺术境界的超越和不朽。
魏晋士人正是用这种自由诗意的生存方式以及文章著述以“立言”的方式,来延长生命的存在,实现精神生命的永恒。魏晋士人的生存智慧、精神追求,对于培育学生的审美人格和诗意生存观无疑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认清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找到了实现不朽的合适方式,战争、瘟疫、当权者的屠戮等便不再那么可怕。所以魏晋士人面对危难、甚至死亡,依然能淡定从容。譬如嵇康临刑前“神气不变”,竟索琴弹奏一曲《广陵散》,担忧的不是死亡,而是《广陵散》将成绝唱(《雅量》第2则);这种对待苦难的超然态度,我们又何尝不值得拥有。许许多多的天灾人祸,并不能由我们自己做主,譬如当下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造成了太多的生离和死别。已经习惯享受岁月静好太久的我们,是否能够理解和承受这样的无能为力和生命无常?我们的人格是否能经受得住灾难的考验?我们的确需要认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需要从容面对危难的勇气。
其次,注重探索中国古代小说所蕴含的心系苍生、襟怀天下的家国情怀。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态度鲜明地褒扬了蜀汉集团英雄们以天下为己任、仁民爱物的国士精神。刘备一出场,虽然“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但却不甘沉沦,“素有大志”。刘备奋斗一生,始终志在天下、心系苍生,以“复安社稷”为己任。当曹操大军杀奔樊城时,刘备不顾冒着被追杀的危险携民渡江,这种爱民如子的胸怀,千载而下读之犹令人动容。
正因刘备胸怀大志、艰苦奋斗,且以民为本、坚守信义,才会成为明清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明君”的典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观念。《三国演义》高扬家国情怀,正是打动万千读者的原因所在。而这种家国情怀,作为一种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融合为一,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情怀。正如2018年5月2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所以只要正确引导、合理利用,优秀的古代小说以其扣人心弦的文学魅力,深入人心的家国情怀,可以实现非常好的思政教育价值。
再次、注重挖掘中国古代小说中崇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思想资源。譬如妇孺皆知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千百年来人们之所以如此喜爱孙悟空这个形象,正因他勇于追求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勇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又如《三国演义》,通过刘关张三人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谊,宣扬了君臣平等、诚实守信的理想,成为古今朋友相处的典范,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极大影响。再如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贾宝玉尊重、推崇女性,否定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追求自由纯洁的“木石前盟”之爱情,而拒绝以功利为目的、世俗所谓的“金玉良缘”;不顾正统礼教的约束,对一切美好事物都怀博爱之心。这些崇尚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思想资源,无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自由、平等、公正、诚信”的观念同缘相亲。
课程思政,不是离开教学内容进行道德说教,或将思政观念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尊重课程自身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性质,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正是结合中国古代小说自身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作品的批评鉴赏当中,潜移默化,浸润学生的心灵。
本课程在网络直播过程中,尽量改变过去将作品主题、思想意义、艺术成就等知识要点,直接作为结论讲给学生听的教学思路,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边带领学生解读作品内容、赏析作品语言、叙事、人物形象塑造等艺术技巧,一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在适当的环节,引导大家集中讨论;最后针对同学观点予以纠正、补充、总结,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
本课程通常会提前一周通过雨课堂发布课上将要讲到的作品,供学生提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课后作业用。课程直播,通常会使用雨课堂、腾讯会议或腾讯课堂。雨课堂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数据都有详细的分析、记录,便于学生签到、答题及课后回看,但直播语音、弹幕和投稿功能都有一定程度地延迟,学生端无法使用语音,所以不利于课堂讨论,并且少数学生反映经常卡顿;腾讯会议不具备考勤、回放等功能,但恰好能弥补雨课堂上述缺点;腾讯课堂则介乎雨课堂和腾讯会议之间,既能考勤、回放,通过举手功能又能实现即时语音互动,但在直播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短暂卡顿。由于本学期是在线教学,故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尽量向学习过程倾斜,重在考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平时作业重在锻炼学生文学鉴赏、文学创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便于编辑、修改、保存,统一用电子邮箱收取作业。
本课程目前已进行到一半,就过去半个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利用古代小说独特的文学魅力和丰富的思想资源,以问题为导向、融入式的思政教育,的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课堂讨论可以看出,同学们深深受到作品的情感熏陶,向往真、善、美,而厌恶假、恶、丑,比如同情于不幸的崔莺莺、霍小玉、杜十娘……,而愤慨于负心薄情的张生、李益、李甲……;倾倒于风流潇洒、淡定从容的嵇康、谢安、王羲之……,感佩心系家国苍生的刘备、诸葛亮……
从提交平时作业的情况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随着阅读量及练笔次数的增多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不少同学不止是完成课程规定的任务(课程要求每人在结课前完成三篇读后感或文学创作),而是自愿跟随课程进度,对于课堂讲到的每部作品(甚至未讲到的一些相关作品),都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读后感,譬如下面10篇都是一位同学交来的作业:
本课程还要求助教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适当筛选出一小部分优秀作业,经老师再次评阅后,推送到人文艺术微刊微信公众号发表,这种展示优秀作业的方式也有效激发了同学们撰写文章的热情。
另外,从课堂出勤率来看,在线课堂比实体课堂竟然明显高一些,的确有点令人出乎意料。
在教学中,最深刻的体会正如古人所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终生学习。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资源获取如此便捷的今天,尤其如此,“不日进则日退”(顾炎武《与友人书》)。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